清华的图书馆是学习的圣地
作者:方惠坚
方惠坚,1933年生,浙江杭州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长期担任学校领导工作,1988年9月至1995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四大代表。研究成果主要在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理论等领域。

        我是1950年进清华学习的,至今在清华园里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60年了。清华园里的建筑物有上百座,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图书馆了。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习惯到图书馆上自习。那时第一、二、三阅览室是我们经常去的,阅览室两边书柜里放满了大部头的百科全书,窗前的支架上放着打开了的大辞典,虽然这些书我没有用过,但是图书馆里的这种氛围,给你进入知识海洋的感觉,激发了你的求知欲,使你觉得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十分渺小,需要努力学习,尽可能多的汲取知识,丰富自己。我入学时,全校学生人数只有二千多人,但是同学们还是要早早地到图书馆,占一个位子。当时图书馆的三个大阅览室都是软木地板,不论是男同志穿带铁钉的皮鞋,还是女同志的高跟鞋,走在上面都没有声音,使在馆内的阅览者不会受到干扰。阅览室里除了能够听到翻书的声音外,几乎听不到别的声响,是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周围同学和老师们都在专心地学习,也给自己很强的感染,督促你要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这也是清华好学风的一个缩影,是在清华学习过的校友终生难忘的。
        在第一、二阅览室后面的书库藏书丰富,到了里面,很多书都想看,只是时间不允许。早期书库里还放着一些甲骨文,也是蒋南翔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后,没有让调出去的文物,丰富了学校的馆藏。书库的玻璃地板也是别具一格,很好地解决了书库的采光问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也记录了学校发展的历程。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展出了梁思成先生写给毛主席的信和毛主席的批示。我当时抄录了信的内容,以后在给教工积极份子讲课时都要引用,每年讲一次,至今已经讲了十几次。图书馆发挥了传承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
        图书馆建立了“清华校友文库”,鼓励校友将自己的著作捐赠给学校,留作永久的纪念。我有幸将我参与编著或我写的书放在这个文库里。我记得的,有《蒋南翔文集》、《蒋南翔传》和《清华工作50年》等书,图书馆还发给荣誉证书,留做纪念。
我和图书馆联系的还有几件事:
        1958年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校在这一届毕业班同学中开始了“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各个系的同学都参与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项目,在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做出了许多成果。为了集中反映同学们的成果,学校决定在图书馆最大的阅览室举办一个毕业设计展览,当时叫“红专跃进展览会”,各系选择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送去展览。由于我当时在团委分工负责毕业班工作,我具体负责整个展览的筹备。8月24日下午4时,周恩来总理专程来校参观毕业设计展览,他在图书馆门前下车,进入展览大厅。在蒋南翔校长陪同下,他仔细观看各项成果。开始时,有的同学讲解时还比较紧张,照着原来准备的稿子讲,周总理说,你不要照词念了,就对着实物跟我说吧。这样一来,大家都很活跃了。总理还看了电机、动力等系的“土电厂”设计和其他项目。在参观过程中,不时的提问,和同学们交谈。看到土木、建筑系的同学做的工程设计,他说:国务院要建食堂、宿舍,我来向你们定货。参观展览以后,1400多名毕业生聚集在图书馆前,周总理站在图书馆的大台阶上,向同学们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他说:我要向你们定货。你们到工作岗位要把教育与生产、学习和劳动结合起来。讲话最后,用“前进、前进、再前进!”鼓励同学们。毕业班的同学们受到很大的鼓舞,他们说:这是幸福的会见,难忘的时刻。学生文工团创作了《周总理来到清华园》这首歌,还在全国政协礼堂演出,周总理还出席观看。《周总理来到清华园》成为学生文艺社团的保留节目,让周总理到清华图书馆参观的情景永远留在清华人的记忆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到江西鲤鱼洲劳动,我和图书馆的同志们分在一个排里,结识了很多图书馆的同志,以后也都成了朋友。其中,汪健君、刘翰青两位老先生,当时都是70岁左右的老人了,还要每天参加劳动,我们总是尽量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交往,我知道他们两位都是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图书馆工作了几十年,为图书馆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图书馆是学校里的一个学术单位,过去历届的图书馆馆长都是由学术地位很高的学者担任。建国初期是潘光旦先生,以后是金涛先生、陈士骅先生、史国衡先生、顾廉楚先生担任馆长。在我负责学校党委工作期间,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考虑,随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需要有比较熟悉教学、科研工作的教授做馆长,最好是曾经做过系主任的同志,后来请了曾任工程力学系系主任的朱文浩同志出任馆长,以后接任的刘桂林、薛芳渝、邓景康等同志都是在系里担任领导的同志。这就为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全校师生服务打下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介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我们学校图书馆及时跟上了这个形势,在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为全校师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相信在清华大学新的百年,我们的图书馆会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无愧于一流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