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四方塔座

唐代四方塔座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唐代四方塔座”,乃大理石质地。主体为四方台形,台上浮雕二方连续式仰莲一周。塔身四面剔地雕龛各四,龛内三面雕伎乐,一面神王。每龛外仍雕梯形复龛。伎乐神王,乐器不同,笙管笛箫;吹拉弹唱,姿态各异。雕刻手法细腻,堪比玉工。该塔座曾断裂复粘接,视其工艺,应为民国年间。由于年代久远,石皮已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黄色。方台高30厘米,宽73厘米,厚75厘米。

        塔是重要的佛教元素,系古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波)的音译简称。最初是人去世后在其坟墓上所置的标志物,以示纪念。自佛陀入灭之后,人们建塔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塔于是作为建筑形式出现,通常由台基、覆钵、平头、竿、伞五部分组成,也可分解为塔基、塔腹、塔刹。塔从结构或外形而言,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金刚宝座式塔、亭式塔、覆钵式塔、阿育王式塔、花塔等多个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