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电视台配合宣传月发布系列电视片第6部“图书馆老馆”

为配合2014年图书馆读者服务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清华风物》系列电视片第6部“图书馆老馆”于11月28日发布,视频链接为:

(1)腾讯视频: http://v.qq.com/boke/page/m/r/m/m01419rk2rm.html

(2)清华电视台网站: http://tv.tsinghua.edu.cn/mcms/?p=5300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深情地回忆:每当有外地朋友来清华,总要带他们去看看这座全中国最讲究的图书馆。

这就是清华人为之自豪的图书馆老馆。它最早落成于1919年3月。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馆藏逐年大量增加。1931年11月,馆舍扩建竣工,新增了中部和西部的建筑,与东部浑然一体。图书馆面积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不久后,朱自清教授担任了图书馆委员会主席。

尽管“抗战”期间受到极大冲击,但学校复原后,图书馆也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院系调整时,除保留下珍贵古籍善本及甲骨文、青铜器等一批珍贵文物外,又开始重点采集工科类图书及进步文艺作品。1966年馆藏已达135万余册。

  

宽敞明亮的大厅,深邃宁静的书库,仿照欧美新式避火法建造,地面铺设着厚毛玻璃透光地板,至今仍不失建筑风格上的时尚和前卫。

上世纪30年代,泡图书馆被清华学生戏称为“开矿”。每天开门前,总有不少好学的年轻人在排队等待,准备冲入图书馆去探寻这座藏满知识的宝矿。

在他们中间,就有一位自入学之日起,就立下鸿志要“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奇才——融汇中西、学贯古今的一代大师钱钟书。与他在清华园里相识相恋、结下一生情缘的夫人杨绛先生也曾说:“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

这是西文阅览室大厅东北边的一张长桌。正是在这张普普通通的长桌上,1933年,还是学生的曹禺伏案疾书,在幽幽书香间写出了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不朽之作《雷雨》。

 

沿着老馆东侧的环形楼梯漫步而上,仿佛行走在历史的长廊。这里现在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一批两千年前的珍贵竹简就保存在这里。一行行古朴的文字在默默诉说着中华文明那悠远而神秘的源头。

几番风雨、百年变迁,不变的是清华学子一贯的严谨和勤奋。

它静静地伫立在这里,永远是清华人精神的家园。

 

《清华风物》系列电视片由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等单位联合发起及策划,清华电视台拍摄制作,每周推出一集。

该系列片旨在选取清华大学百年办学历程中所积淀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建筑、纪念物及人物、团体、精神承载物等,以纵跨世纪、横贯东西、深含底蕴、高屋建瓴的“大历史观”,以新颖独到的视角和人、景、事、情的浑然融合,艺术化地激活沉默的记忆,用影像铭刻和传承大学文化。

《清华风物》已先后推出“以身许国图”、“二校门”、“工字厅”、“马约翰像”、“清华园”等,欢迎观看: tv.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