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涅槃造像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释迦牟尼涅槃造像”,唐代(618—907),偏白色大理石。整体呈长方台形,高16厘米,宽41厘米,厚20厘米。台上立背屏一,佛长18.5厘米,屈肘右侧卧于屏前床座之上,头施书函式枕,十大弟子一字排开跽坐于后,高浮雕于背屏之前;屏高11厘米,宽31厘米,厚5.5厘米,略有收分;屏背浮雕天宫花卉、仙人青鸟等。台前立面剔地雕仙人双手举贡,两旁双狮相护,两侧立绶带天王。台两侧立面及背立面,剔地计雕8龛,内刻伎乐仙人。此件作品所表现的是:释迦牟尼自菩提树下证菩提(悟道)以来,传经布道50年后示寂于拘尸那迦城的场面。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八十高龄,佛教传播将近五十年,已经被南亚大多数人所接受。各地建立了寺庙,出家与在家的信徒倍增。这时,释迦牟尼背疾复发,自知将要谢世,便来到拘尸那迦的跋提河边,在两棵娑罗树间,弟子阿难系好绳床,释尊头朝北,面朝西,侧卧于床上,他的右手支着头,左手自然放置在身,双足并拢。在农历二月十五,进入“涅磐”,心脏停止了跳动。